无锡华天河科技有限公司
首页 | 联系方式 | 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手机站

产品目录

联系方式

联系人:业务部
电话:0510-2786655
邮箱:service@kaibenjd.com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正文

固安柳编日趋淡出人们的视线

编辑:无锡华天河科技有限公司  字号:
摘要:固安柳编日趋淡出人们的视线
花篮、浅子、簸箕……一件件看似不起眼、但却是纯手工编织的小物件,却给人感觉透着精致:底部的镂空部分,不大不小整齐的分布着;四周的编制,呈现出不同样式的花纹;顶部两侧还有方便携带的把手。这些品种繁多、做工精细、花样漂亮的手工制品,就是今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固安柳编。

40多年柳编手艺人展示柳编技艺

廊坊市固安县素有“柳编之乡”的美誉。柳编是当地的传统手工艺技术,早在明代永乐年间,当地农民就开始杞柳的种植和柳器的编织,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。

刘成文,一个地道的农民,是固安县固安镇梁家庄村人。今年已经67岁的他在七八十年代、还存在生产队的时期就开始编制柳编制品。“那会儿生产队里没有别的副业,我们这边编制柳编的原材料比较多,而且原来就有这方面的技术,有的人会编,所以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在不忙的时候都编柳编。”刘成文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就开始跟着大家一起编柳编,到现在已经有四十多年了,对于柳编技艺再熟悉不过的他,会编100多种样式的柳编制品。“以前刚开始编柳编的时候,什么都不会,就看着人家编成的成品一点一点自学,再看看人家在编的过程中是什么手法,慢慢就学会了。”

说着,刘成文就给记者演示了柳编的一些流程。“我们都是先从集上买来编柳编用的大柳和柳条,然后回家开始用清水泡柳。一般大柳需要泡一天,柳条就需要泡半天就行了。泡好了柳,就可以劈柳了。”说着,刘成文就拿起一个木质、好像红酒瓶塞的工具,放到柳的顶端轻轻往下一推,柳就变成了均匀的三条。劈过的柳由于不太扁平,还需要用专门用来压柳的压梅机将它们压平整。“以前的压梅机都是手动的,比较费事儿,现在的都改成电的了,挺快,还压得多。”

压完了柳,就开始了正式的编制柳编制品。在刘成文编柳编的地方,旁边专门放了一大盆水,“编着编着柳就干了,为了保持它的柔软性,就得随时沾沾水。”刘成文介绍说。串底、打底、插茎、上腔、收口、插把手,这样一个柳编制品就完成了,刘师傅说:“如果专心编,一个小时就可以编出来一个,但就是比较费眼睛,一天也就是编六个花篮。”

柳编受冲击“柳编之乡”日趋转型

固安柳编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,但是目前的发展状况是,从事柳编的人没有以前多了,这项技术也慢慢退出了人们的视线。究其原因,主要是工时太长,而且挣得太少。

“你像在我们家,虽然孩子们都会柳编,但是并没有干这方面的工作,根本不挣钱,靠这个也养活不了家里人。”刘成文说:“而且,耗时挺长的。比如说压柳劈子,只能一次性的压出许多,要是现压现编,那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编成一个了。”

原固安县红寺站外贸出口的负责人介绍,固安柳编最兴盛的时候是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,那个时候不只固安从事柳编的人多,还有山东、河南等好多地方,基本上都是整村整村的编制柳编制品。在那个时期,柳编制品基本上都是出口国外,比如美国、加拿大、荷兰、日本等国,尤其是美国,80%到90%都是出口到美国。保守估计,那个时候整个固安县依靠出口柳编制品,一年可以收入七八百万元。但是,自从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开始,柳编就开始逐渐衰落了。“因为主要依靠出口挣钱,最大的订单户美国一下子就没订单了,就越来越不行。而且柳编确实是工时比较长,挣得也不多。在兴盛时期,一天最多纯铮十七八块钱,一年差不多就一万多块钱,比上班挣得多。但是放到现在,还是挣这么多,就相当于不挣钱,肯定从事柳编的人就少了。”原负责人介绍说。
上一条:红瓷工艺改进影响购买习惯 下一条:废掉一吨玉雕出18尊罗汉